給初學者的牌卡指南,外篇:開牌儀式的一些思索

圖文/周玨

  這是一篇2011年的舊文,回應當時相關討論的紀錄。那時距離接觸牌卡已有八到九年的時間,正處於接觸不同類型課程的階段,有許多觸發思考的機會。由於這是第一次釐清自身牌卡經驗與體會的文章,有紀錄的意義,因此內容中即使有可再精細的部分,也就不多做修正,直接放上,為自己留點足跡,也能讓需要的夥伴們參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撰寫、修訂:周 玨
原發文時間:2011.01.13
發文場合:BBS討論板


  我最早碰觸的牌是塔羅。那時候上網胡亂看了不少資料,但當時沒有很喜歡一些對牌的看法,像是開牌儀式一定要有啊還怎麼樣、塔羅的禁忌啊等等,我反而覺得人為的建構和約束太過頭,或許會有一些很基礎的使用原則和態度在裡面,但原則一旦變成禁忌,就會變成死的規則,禁忌的核心雖然有其要維護的價值,相對也會壓制探索和突破的動力。

  後來接觸的書再多一點點時才知道,儀式從人類最原始時代就已經存在,如果換現代研究的觀點來看,儀式其實是一種讓心靈內容得以具象的過程。不過在我還沒對這些事情很了解的時候,屬於自己的開牌儀式早就慢慢形成。

  我的開牌儀式就是選主牌和把整個牌面全部摸過一次(塔羅類),選主牌的習慣是以前看別人玩時知道的,所以當上大學後有自己的第一副牌也跟著這樣玩。我曾經有段時間把牌當做一個完整的人,主牌就是那副牌的性格,但就在接觸的人事物和資料變多以後,「抽主牌」被我拿來當作對應自己當時狀況的一種方式,畢竟每副牌拿到的時間都不一樣XD,會很明顯看出自己一路走來的變化和歷程;另一種詮釋的方法是,抽出來的主牌代表這副牌的基礎氛圍,我即將要透過這副牌的角度來看待世界(簡單說就是,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),牌是不是可以擬人、牌上有無牌靈,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。

  占卜卡的部份,我反而就沒那麼注重什麼開牌儀式不儀式XD通常是把牌的內容都翻過一便之後就開始拿來用。但套句坎伯大師老爺爺說的話:

 「你已經擁有你自己的儀式,......當你在吃一頓飯,那就是一個儀式」
           坎伯(Joseph Campbell),《神話的智慧》,P294


  再來是該把牌當做什麼呢?雖然說是把牌當「工具」,「工具」一詞對每個人來說承載的意義和程度都不同,這是語言本身吊詭歧異之處;但我個人認為,語言之所以可以產生力量,是因為語言本身就帶有力量,當我們使用語言來詮釋我們面對的世界時,我們反而也會被我們用於詮釋的語言所限制,也才會有「名即咒」的說法,因此我會把牌界定在「它是一種媒介」、或是一套技術與詮釋系統,一方面如果用「工具」來定義牌我覺得太單薄,牌或任何命理類技術都是一套很棒的系統,光用工具兩字還不夠承載它們具備的知識、智慧、與歷史。

  最後想分享關於牌卡神化的一些想法。以前我也覺得那是一種迷思,不過後來自己也經歷這類強烈心靈感受、以及因此遇到的強烈衝擊之後,反而會想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所謂「牌卡神化/擬人化迷思」這樣的問題。

  談牌卡神化或人格化,必須先回頭認識最早的占卜作用。我曾經把牌卡拿給一個專門做中國思想研究的老師看,那次討論獲得很有趣的觀點:牌卡上有圖有文字,牌卡又是一種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存在,因此面對牌卡的時候,會覺得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和自己產生對話,卜類數術的事物皆是如此。

  後來接觸巫覡文化與神話學的資料後,才更明確知道,最早的占卜是當時人神溝通的重要管道,占卜器物的神聖感與種種保存的原則也因此而來,因畏懼而神聖、占卜器物的這一端是人而另一端連接的是神或力量強大的未知存在,這些概念至今現代人身上並未消失,除了占卜之外,萬物有靈的概念也是從最原始時期人類心靈延續下來,只是漸漸地眾人都不太會知道「為什麼會這樣,或者這些是什麼」;到了文明建構時代,為了區格、其中當然也存在權力爭奪,本來很神聖的巫者卜術地位持續下落,上古時期的神聖智慧,至今被視為愚蠢、落後、未開化甚至迷思的「除魅對象」,但無論如何,其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力仍然存在。

  從神話學角度來說,牌卡的神化或人格化,這是人類原始心靈的殘餘,是人類上古時期用於溝通神靈的狀況,挪移置現代的變形,這樣的概念已經是人類心靈本能之一,既然是存在的,那就接受,再換個方式來解讀這樣的現象,收穫會更多。如果說感受到牌卡上存在著牌靈或者其他的什麼,不如說藉由牌卡的「媒介性質」,連接了相應的感知與存在,甚至是自己最深層的所在。




share: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